編者按:2月24日-25日,學校召開了2024年寒假務虛會、二級單位任期目標責任制任務書簽署儀式、第九屆五次教代會暨第十一屆工代會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研討2024年度學校重點工作,高質量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會上,學校與 35 家二級單位負責人簽署目標責任制任務書。會后,全校廣大干部紛紛表示,兩天的會議站位高遠、主題鮮明、催人奮進,是一次務實高效的大會,更是一次備受鼓舞的大會。要錨定“127”發展目標,發揚 “頭拱地”的為國鑄劍精神,胸懷“天下工大,世界三航”,以飽滿的干事熱情投入到學校建設發展中,埋頭苦干、追求卓越,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
出版社社長、黨總支書記 高大力:出版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錨定“127”發展目標,圍繞“總師型”人才培養,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堅守學術出版品牌、貢獻工大出版力量。進一步加強黨對出版的領導,守牢建強意識形態主陣地,加大力度主動出擊建設國防特色鮮明的系列教材,提升數字融合出版能力打造優質的數字化課程,多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優秀教材,多維發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實施西工大卓越出版支持計劃,圍繞國家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團隊,推動學術成果的凝練與出版。打造國際合作出版平臺,進一步擴大學校國際學術影響力。多方聯動持續打造“書香號”校車、“世界讀書日”等閱讀文化平臺,著力建設書香校園。
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國家大學科技園主任 符新偉:資產公司、國家大學科技園將以干在實處的務實精神,走在前列的創新精神,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過程中強特色、筑高峰,并實現成果轉化與科技創新良性互動。探索知識產權管理、科技成果轉化與“方向-隊伍-平臺-項目-成果”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做好成果轉化工作布局,推動更多有產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新域新質戰斗力和新質生產力;強化成果轉化的反哺作用,支撐學校產出大成果、建設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培育大團隊;建設全鏈條孵化載體、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打造全要素創新生態,持續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服務“總師型”人才培養。
基礎教育黨委書記 張劍虹:會議強調,支撐服務保障單位要全心全意服務師生,精細到位,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基礎教育中心將錨定“127”發展目標,把中小幼的職能作用發揮好,為全校教職工子女提供最優質的基礎教育服務。一是全力以赴抓安全、抓穩定、抓隊伍、抓質量,讓中小幼繼續保持高水平運行、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二是牢記“子弟學校”的性質和定位,把關心幫助全校教職工子女作為“重中之重”,全面關心子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解除大學教職工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工作,助力我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后勤部黨工委委員、后勤部副部長兼后勤集團總經理 沙治邦:后勤集團將認真學習貫徹學校2024年寒假務虛會和新學期中層干部會會議精神,以校園環境綜合提升所確立的工作標準為標桿,錨定“127”發展目標,立足“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扎實推進后勤綜合改革,全面提升后勤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堅持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聚焦“職責、標準、流程、質量、能力”服務五要素建設,以育人有為推動后勤服務育人和勞動教育,以服務有心提升服務品質和溫度,以保障有力支撐學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以發展有方推進后勤工作高質量發展,以“永遠在一線、永遠在狀態、永遠在前列”的勁頭,干在實處、務求實效,努力成為立德樹人的忠實踐行者、師生服務的優質提供者、學校發展的堅強保障者、一流后勤的矢志追求者。
航空學院教授 李霓:作為航空學院青年教師,我們要進一步提高站位、胸懷大局,主動思考“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航空何為?”的時代命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以實際行動為學校事業發展貢獻航空力量。一方面我們要懷揣“敢想、敢創、敢闖、敢為”的熱情,深耕航空、服務航空、奉獻航空,深入挖掘航空領域型號任務背后的科學問題,積極探索“1到0”的科研范式,切實做到找真問題、做真科研、做真貢獻;另一方面我們要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積極弘揚“總師育人文化”,圍繞“總師型”人才特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青年學生成長發展提供豐富的知識供給和能力培養,積極推動航空領域“總師型”人才培養。
航海學院教授 張立川: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協同發力、整體聯動,才能全面支撐學校高質量發展。航海學院面向海洋強國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創新精神,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始終堅持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扎實提升,聚焦“總師型”人才培養持續發力。以“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外場試驗”為載體,創新科研育人模式;依托重點實驗室,提出“指導+引導+自導”導學模式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基于“重大科研項目+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理論研究”理念,探索1-0撥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組建科研小組,實現多元化的研究生創新能力指導,構建研究生為核心的“0-1”多角色培養模式,形成“基于學術網絡”的多學科多維度導師團隊,摸索工程技術與前沿科學交叉融合閉環迭代的教育路徑。
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教授 周長聰:作為一名在西工大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我將積極響應學校吹起的沖鋒號,腳踏實地,奮勇爭先。將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敢闖、敢為,充分理解從0到1和從1到0研究的內涵,積極與科研院所對接,發揮力學的基礎學科優勢,深挖與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的交叉點,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融入國家的戰略需求。二是胸懷“育國之棟梁,鑄國之重器”的使命感,把“總師育人文化”貫穿于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三是融入學院發展,充分發掘校友資源,積極協助學院、學校的引才育才工作。時不我待,我將抖擻精神再出發,為西工大更上一層樓貢獻自己的力量。
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 都琳:新階段、新目標、新征程,深入領會并明晰了自身及團隊在 “總師型” 人才培養和“融合強校”中的角色和發展思路。將依托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和學科團隊基礎,一是注重新興交叉。聚焦基礎理論前沿,瞄準高質量標志性成果,挖掘現有動力系統、復雜網絡、隨機分析等方向與數據驅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科技的交叉拓展。二是強化上下對齊。面向“三航當家”核心關鍵需求,進一步挖掘建模、分析、計算、隨機等數學理論方法與工程實際的深度融合。主動對接主機科研院所,凝練1到0真問題,謀劃特色科研項目和標志性成果。三是踐行協同育人。聯合三航學院打造跨院系教學團隊,挖掘工科專業基礎理論需求,打造“數學+國防”特色優質教學案例和數字化資源,探索“探究式—項目式—研究型”拔尖人才育人模式,強化數學思維與工程實踐能力雙向提升,為培養國防科技領域高質量人才做好基礎支撐。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魯杰:龍年伊始,學校召開的寒假務虛會、新學期中層干部會和雙代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也倍受激勵,深感使命在肩。思政課教師新學期落實學校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就是要切實做好“總師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價值引領,做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啟智潤心、鑄魂育人,培養具有西工大“總師型”特質的時代新人。因此,我們新學期將繼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守正創新,一方面將持續夯實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課程學習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另一方面將繼續深化課程“大思政課”建設,用多種藝術形式推進實踐教學,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引領、塑造學生“總師型”人才的價值體系,為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培養“總師型”時代新人貢獻思政課教師力量。
生態環境學院教授 李永鑫:領會精神、奮力向前。此次會議的召開使得我們更加明確了自身在學校“127”目標實現過程中的著手點和發力點。在繼續深耕原有研究方向的基礎上,要善于跨出自身領域并與我校特色工科學科合力開展交叉領域的研究。拓寬基礎研究成果的應用思路,加快推進基礎研究的應用步伐,以“頭拱地”的為國鑄劍精神合力打造出具有我校強勢學科特色的基礎交叉領域研究方向,牢記科技強國的時代使命,腳踏實地、潛心鉆研,為我校的科技創新和“127”目標的實現貢獻我們生態人的力量。
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教授 黃漢橋:新學期干部會勝利召開,大會總結了學校2023年取得的成就和亮點,部署了學校2024年重點工作,讓我們青年教師倍感振奮,信心滿滿。“天下工大,世界三航”是一種大格局,更是一種大氣魄,這是在學校“127”發展目標和行動舉措的基礎上,指明了未來更加準確、更加細化的目標,大會的召開給我們吹響了全力奮進的沖鋒號,全校上下掀起了干事創業拼搏的熱潮。作為無人系統領域的青年教師,我將在研究院帶領下,錨定“127”發展目標,聚焦“高峰、特色”,認真貫徹“拓展大視野、瞄準大戰略、建設大平臺、組建大兵團、打贏大戰役”的思想,守正創新,踔厲奮發。一是立足無人系統交叉學科優勢,聚焦智能無人系統學科基礎理論前沿,加強重大項目聚智攻關,圍繞重大科學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培養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做交叉學科和未來科研創新發展的出題人;二是通過“小核心,大外圍”發展模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亟需,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矢志不渝地開展創新型教學、科研及育人工作,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三是充分利用無人飛行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優質資源,帶領團隊持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無人系統協同智能自主能力,以飽滿的干事熱情投入到學校建設發展中,為我國智能無人系統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光電與智能研究院副教授 趙斌:學校提出的“127”發展目標及重點舉措,催人奮進,令人信心滿懷。學校向上向好的發展勢頭為青年教師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機會。我將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前沿科技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的渴望;致力于人工智能與學校優勢學科的深度融合,加強與全球優秀研究機構和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追求交叉創新和技術突破,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學校的學術影響力和產業轉化貢獻力量。我堅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我們一定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并培養出具有“總師”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
管理學院輔導員 那依力?庫爾班:學校新學期干部會回顧了過去一年各個領域取得的成績,為2024年推動落實“127”目標指明了方向、制定了舉措,正式吹響了“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前進號角,令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作為一名輔導員,在學校發展的新征程上,我將緊緊圍繞學校一流人才培養目標,立足崗位職責,關注學生成長全過程、全周期,因材施教,個性化輔導,激發學生潛能;堅持特色發展,用好學院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特色項目和成長機會,幫助學生發現和積累特長優勢;堅持以“總師育人文化”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追求卓越、引領未來的管理領域“總師型”人才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