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我校舉行2024年學生短期國際交流總結會暨2025年“翱翔四海”寒假項目出征儀式。校黨委書記李言榮出席并講話。學校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保衛部、校團委、研究生院、教務部、國際合作處(港澳臺辦公室)、計劃財務部、保密處、體育部等單位負責人,各學院負責人,各項目帶隊老師及學生代表參加會議。大會由副校長岳曉奎主持。


國際合作處處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孔杰匯報了2024年學校學生國際交流整體情況,其中本科生短期出國(境)交流大幅增長,共派出3001人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193%,占年度招收學生人數近70%,居全國高校前茅。

航空學院院長索濤、航天學院黨委書記黃越、教育實驗學院/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林鑫依次就各自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培養質量、培養舉措與成效、未來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的相關思考規劃等情況進行交流匯報。

2024年“翱翔四海”一等獎獲獎隊伍代表,鑄劍班奧地利實踐研學項目、航天學院英國劍橋-萊斯特暑期項目、民航學院澳洲名校暑期訪學項目團隊代表依次圍繞留學經歷、參與當地各類特色實踐項目等內容,分享個人與團隊在國際交流期間突破自我、體驗全新人生的精彩故事與成長體悟。


李言榮為獲得2024年“翱翔四海”項目一等獎的8支隊伍獲獎代表頒獎,并為2025年寒假項目5個主題代表授旗。

李言榮在講話中說,在2024年最后一天召開本次會議既具有總結過去一年,又具有展望新一年的特殊意義。他代表學校和宋保維校長感謝大家過去一年的勤奮努力,并對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說,當前學校實施的本科生“三個一”工程,特別是“翱翔四海”項目,是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一項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要實現這個目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今天我們大學培養的人才到2035年前是否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領導力,結合西工大實踐,就是未來能否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總師型人才。他說,雖然今天我們的“00后”學生能夠平視這個世界,但他們的視野和格局還不夠開闊和遠大,需要及時打開,因為未來他們要承擔起強國建設的責任。所以,在本科階段組織同學們進行短期國際交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他接著說,大學期間出國(境)交流的目的不是學習知識,主要是打開視野、開闊眼界,培養同學們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全球視野和格局。青年學生只有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合作,只有通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優秀群體之間的相互欣賞和包容,才能真正提高我們文明互鑒的水平和能力。最后他說,出國(境)學習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強化安全意識、責任意識,確保留學過程中的有序和平安!
(文字:白婧熠、陳思危;攝影:司哲;審核:馬西平、陳俊)